服務熱線
0755-88364040
2022年全球和中國汽車微控制器單元(MCU)行業報告
汽車MCU研究:中國廠商在“芯片短缺”的背景下尋求替代國外同行。
MCU是車輛控制的核心芯片,應用于車身控制、駕駛控制、信息娛樂和駕駛輔助。 MCU是一個成熟的市場,格局穩定。恩智浦、英飛凌、瑞薩、意法半導體和德州儀器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球汽車MCU市場的前五名,其中CR7(國際巨頭持有)在2020年達到95%以上。
多規格汽車MCU往往采用40/45/65nm工藝生產,產線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大多數集成設備制造商 (IDM),如 NXP、瑞薩、英飛凌、德州儀器和 Microchip Technology 都采用代工策略。汽車MCU代工是一個高度集中的行業。在全球范圍內,70% 的汽車 MCU 由臺積電生產。然而,MCU 產能僅占臺積電總產能的 3%。
2020年疫情導致汽車行業需求低迷,MCU廠商減少訂單,消化庫存。 2021年,全球汽車行業的復蘇,導致需要較長時間供應的汽車芯片出現短期供不應求的局面。
自 2021 年第二季度以來,馬來西亞和臺灣經歷了更為嚴重的 COVID-19 疫情。臺灣臺積電是主要的 MCU 晶圓廠;馬來西亞是 NXP、瑞薩和英飛凌等供應商的 OSAT 公司的所在地。如此一來,車用MCU產業或將再次受到重創,對芯片供應造成更大損失。
目前,大多數汽車和零部件的停產是由于汽車制造商需求量很大的MCU短缺造成的。預計芯片短缺將持續到 2021 年,但可能會從 2022 年開始緩解,原因如下。
(1) 供應商和晶圓廠競相擴大產能。例如,英飛凌將在 2021 年底建造并投入使用新的 12 英寸晶圓廠; 2021年,臺積電MCU產量將比2020年增加60%,并專注于南京工廠(28nm)的擴建,以實現更大的MCU產能。
(2)中國公司正在努力在MCU方面進行部署。預計2022年開始量產,替代國外產品,緩解芯片供不應求的局面。一個例子是兆易創新,它計劃在 2021 年推出其最新的汽車 MCU 產品。
從長遠來看,隨著汽車向智能化、網聯化和電動化方向發展,芯片短缺將成為常態。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供應安全的根本解決方案是構建獨立的芯片產業鏈。
芯片供不應求將為中國MCU產業帶來機遇之窗。
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MCU生態系統涵蓋了很多,包括終端客戶使用的各種軟件、硬件、開發工具和開源平臺。中國目前仍然嚴重依賴外國軟件和工具。
在芯片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國際制造商迫切需要MCU。汽車制造商開始增加采購渠道和候選供應商,這給中國MCU廠商帶來了機會之窗。
在中國,很少有AutoChips、ChipON、Sine Microelectronics、Chipways、BYD、NationalChip等公司能夠量產MCU,其中BYD、Sine Microelectronics、ChipON和AutoChips可以支持OEM,但他們的產品仍然用于控制簡單的功能,如窗戶、照明和冷卻系統,在動力控制、智能駕駛艙和 ADAS 等復雜應用中很少見。
MCU是基于平臺的產品。憑借豐富的產品線,海外供應商為客戶提供全系列的產品。
目前,中國廠商正在努力布局全系列的MCU產品線。
中國MCU廠商可能會在以下兩個方面取得突破:
車身控制:車載無線充電、環境光控制、流水轉向燈尾燈控制等MCU解決方案,曾經是高端車型,現在大量應用于中低檔車型,需求量將激增.
電源控制:中國廠商已經開始推出相關產品,但仍然沒有重量級產品。產品落地的玩家更有可能取代國外同行。除了完善產品線布局,打造獨立的產業鏈至關重要。統籌IP、芯片設計、代工、OSAT等產業鏈上下游資源,讓國產車用MCU更安全、更穩定、更可靠。
我們是一家單片機代理、方案設計、芯片燒錄、配單等一條龍電子元器件服務商。公司擁有強大的資源優勢和完整的產品線, 是臺灣義隆單片機、臺灣九齊單片機一級代理。還優勢供應臺灣應廣、賽元微、安徽敏矽微等品牌的全系列產品。主要應用于小家電、消費類電子產品,LED照明控制等領域。